日期:2021/5/16 2:20:47
全书名:《呼兰河传》
作者名:萧红
出版方: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113843
萧红是被冠有民国四大才女之称的中国现代女作家,和张爱玲并称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她的中篇小说《生死场》由鲁迅作序一举成名,而她离世前最后一部作品《呼兰河传》则更是文风雄迈,笔触细腻,以惯用的散文手法疏落地写出了呼兰城当年的对故乡邻人,世情世态。
打开呼兰河传我们仿若走入了一副描绘市井的画中,我们能看见各色人物在呼兰河城中行走,买豆腐,去药铺,过泥坑,抢淹死的猪肉......乍一看你会觉得这小镇有意思极了,庸碌里总透着烟火气,但读下去你会发现这里大多数的老百姓活得千人一面,小城里吹着僵化的风,有生气的人进去不免是要喘不过气的。
呼兰河城里有个大泥坑,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牲口走上去常常被淹死。即使如此,大家只是跟着前人绕道而过,从没有人想过填上这坑。
等到日子晴个三两月,泥坑看起来和寻常路无异,人们又都跟着旁人的脚步往上走,丝毫不考虑潜在安危。但时常还是有人拖着家禽踩破了表面的泥壳陷了进去,人折腾的上来了,猪啊牛啊这些家禽却只能越陷越深没了命。等到卖肉的将淹死的动物拉去市场上低价卖了还能被百姓疯抢。大家对这泥潭越发有了感情。
再往后卖肉的低价卖瘟猪肉,大家起初将信将疑,但听别家边买边说:「这是泥潭里的死猪肉吃了没事」后,一个个又趋之若鹜的去争抢那点廉价猪肉。偶尔遇到一个说真话的孩子叫嚷着:「这是瘟猪肉。」大人们都很不开心,孩子的父母更是要在人前掌孩子的嘴让他不能乱讲,因为这孩子的真话正试图打破这小镇苦心经营的规则——盲从他人,即使是错误也要保持一致。
除了泥坑问题,书中描写的小镇里方方面面的事都能看出:个性在呼兰河城不被需要,每一个人成为了盲从他人维护陋习的工具,他们活的没有自己,这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悲剧。
书中的那些人在穷和苦的困扰里对于小偷小摸的伎俩都习以为常。有二伯偷,厨子也偷......他们待人接物的眼光都一致,小团圆媳妇出现,所有人都觉得她太高吃太多,不像做媳妇的。小团圆媳妇婆婆一听立马接受了大家的想法。她的愚昧和对现实的顺从让她开始不停地暴打小团圆媳妇,最后小团圆媳妇活生生被折腾死了。而她婆婆自己却觉得委屈,她只是从了城里大家都有的习惯而已:「别家的媳妇一天打八顿......我就打了她一个多月......我打她是为了她好。」
活在呼兰河城的这群人就是这样,他们是看不见光明的,没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只晓得跟着大流逆来顺受。
如今的我们离书中的人事相隔甚远但却并不觉得他们陌生,社会习惯的力量如此之大,让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抗拒的被牵扯带动。网络中随意一个消息的传播,底下就能牵扯出无数不经思考的支持者,结果常常成为他人利用的工具。生活里,从众思想让我们又喜欢亦步亦趋,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
活着,到底不该只是浑浑噩噩随大流。无论何时,你都该活得明白,有自己的判断和主张,拒绝错误的盲从,喜欢自己,表现到底。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自己,社会才能百花齐放。
《呼兰河传》的底色是灰黑的,一如萧红生命的底色也是黯淡的。萧红一生命途多舛,九岁丧母,父亲和后母对其漠不关心,祖母对她也极其冷淡。成年之后,她的情路又坎坷不顺,总是怀着前任的孩子被现任抛弃,好不容易在文学创作上有一些成绩,又在30岁的尽头因为肺结核溘然长逝。
可就是这样一位人生黯然无光的作者却通过描写儿时轶事让自己无味的人生找到了温暖,也为《呼兰河城》增添了不少明丽色彩。萧红始终是一个善于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不美好中发现美好的人。
从第三章开始,萧红突出描写了「我」和祖父的美好生活。
祖父对她耐心宠溺,他陪萧红在后花园嬉戏,教萧红诗文......
萧红会摘花插在祖父头上,戏弄祖父,祖父不恼反而笑作一团。她想吃玉米,祖父便陪她去采,一会她又变了卦,祖父也是应允的。祖父会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她背诗,在她因天真无知在人前口不择言时及时制止和提点她......
虽然儿时没有父母的疼爱,也没有大多数亲人的呵护,但只要有祖父对她的宠爱,萧红便觉得尤为满足。
萧红打心底里明白何必强求得不到的怜爱,为何不去珍惜已有的关怀?所以她的文字哀而不伤,因为生活中她始终不缺乏爱,不是因为她得到得比别人多,只是因为她拥有善于找寻爱的眼。
成年后的萧红更是从未得过老天眷顾,情郎无情,身体欠佳,她却从未觉得绝望,她写下呼兰河传,就是希望在冷酷的现实中找到温暖的泉眼,让自己可以抵御现实风寒。
生活里可能十之八九都不尽如意,但总有那十之一二的美好常在,与其在十之八九里流泪,不如善于抓住那十之一二温暖自己,点亮生活,这是一个人坚强活下去该有的基本素养。
呼兰河城里虽众生皆醉,却仍有不同旁人,抱着梦想生活的人。
如冯歪嘴子,他本来只是大户人家的苦力伙计,按照旁人的想法他这辈子就应该辛苦卖力,不问将来过一天算一天的混日子,娶妻生子对他而言是非分之想。但他却对生活有自己的畅想,他要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而且他敢想敢做。他冒着被赶出去的风险,勇敢的追求爱情和老王家的女儿私定终身生了孩子。之后真的无家可归了他还是积极的想办法保护家人。任凭人奚落还是要勇敢的活下去。
后来,妻子死了留下两个孩子,人家觉得他要完了,孩子也养不活了,但他始终相信只要积极付出乐观面对,希望一定在前方,孩子一定会长大。梦想一日比一日好让他始终无畏无惧。活成了呼兰河城里最勇敢最独一无二的人。
而萧红自己何尝不是一个被梦想照亮的人,她在书中曾以童年自己的口吻说道:「不料除了后院之外,还有更大的地方,我站在街上,不是看什么热闹,不是看那街上的行人车马,而是心里想:是不是我将来一个人也可以走得很远?」现实中,她的确被梦想带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她始终想接受更好的教育,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文学创作。19岁那年,带着自己的梦不顾家人反对离开了小城呼兰河城,来到了北京,正是这样的敢作敢为才让她有了日后的发展机会,她开始创作,认识了萧军,鲁迅......她的作品开始面世,受人欢迎,她实现了自己感化了更多人。如果没有梦想,她大概只会囿于那座小城里,不识风月。
今日的我们,活在更包容的社会,拥有更多可发展的空间,更可能创造奇迹活出不俗的自己,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活的浑浑噩噩,庸碌无为。有人怪机会不垂青,生来不逢时,其实这都不对,我们该怪的是自己少了敢想敢做的勇气。
学会编织梦想,脚踏实地去实现你的梦想,现实的藩篱永远拦不住你。
如茅盾所言:这是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景,一串凄凉的歌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学员守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3-2022 xf1433.com 版权所有
本站资源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